合肥楼市黄金十年系列报道:道德的血液VS野蛮生长
更新时间:2016-08-26 12:52:34  来源:合肥网

  城市,就在这样的痛苦中,继续成长。

  1

  80后青年王思聪,特别喜欢电竞。他隐隐觉得,电竞并不仅仅是一项游戏运动,它还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50后老板王健林,已经浸润房地产业20多年。他隐隐觉得,房地产业并不仅仅是盖房子卖房子,附加其上的,是一个不可想像的巨大产业帝国。

  2010年,父子俩都很忙。

  这年圣诞前夜的前一天,王健林现身合肥。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包河万达广场,在这一天向市民亮相,芜湖路与马鞍山路交口附近人流如织。

  流光溢彩的现场,让很多老合肥市民有点辨不清方向。这里曾是原合肥冰箱总厂的厂区,这里生产的美菱牌冰箱,一度是中国响当当的大品牌。

  就算合肥人不好意思向外人介绍,合肥最大最高的山叫大蜀山,吓不死你!

  但至少我们曾经会骄傲地说,美菱是合肥的,芳草是合肥的,荣事达也是合肥的。

  合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的这些轻工业品牌,是合肥以及合肥人曾经的辉煌与骄傲。

  是的,城市的进步,与市民的骄傲,本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合肥人也可以说:“今晚我们去万达逛吃逛吃。”像那些外地大城市的小资们一样。

  不过,变化并不仅止于此。就在5天前,2010年12月18日,位于政务区的天鹅湖万达广场刚刚开工。

  不仅是在合肥市民眼中,在王健林的眼中,变化同样不仅止于此。

  当年的5月份,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开工;接下来,武汉中央文化区也要开工。

  从城市商业综合体,到文化旅游集中区,既算在2010年还没有在现实中呈现,但王健林心中的规划已经十分清晰。

  因为,单纯的房地产业,正面临剧烈的市场变化与政策冲击。

  2

  调控政策轮番出台。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十条”,要求对“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

  “限贷”来了!

  紧接着,2010年9月29日“新国五条”出台,明确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限定居民购房套数。

  “限购”来了!

  次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全国限购大幕正式拉开。

  此间,合肥市也是政策不断。

  2010年5月17日,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商品住房预(销)售行为的通知》,明令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房项目,开发企业不得预售,不得向购房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

  10天后,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下发《关于规范商品房销售现场公示行为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销售现场公示10项信息。

  2010年7月,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下发通知,明确商品房销售代理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的十种“不准行为”。通过内部认购或雇人排队制造销售旺盛的假相、利用工作之便炒卖房号,从中赚取差价等不正当利益等等,商品房销售代理机构的这些行为将被“严打”。

  ……

  政策调控+严格管理,轮番出手,多拳同出。

  在政策高压不断释出的同时,舆论风向也颇让人琢磨。

  2010年4月前后,新华社连续刊发六篇评论,对楼市及土地财政等进行了深刻剖析。

  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

  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

  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

  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

  4月2日《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

  一篇篇,以无形之手,“敲打”市场。

  3

  前述中我们屡屡提到,市民与城市的共振同频。但我们渐渐发觉,市民与其生活的城市,“疏离”感也在生发。

  “感觉就像在追赶一辆已经启动的大巴,虽然竭尽了全力,车却越开越快,怎么也追不上。”

  一位自称为“房奴”的网民说,他们是住房的奴隶,也是消费的奴隶。他们被裹挟进了政策引导和消费主义搅动的漩涡,无法挣脱,被迫以提前消费和超前消费,加入抬升房价的合力之中。

  一名安徽籍女作家撰写的长篇小说《蜗居》被拍成电视剧,并在2009年7月公映,仅用四天便创下了收视新高。

  在房价飙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历经的种种波折,强烈地引发了大众的共鸣。

  “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另一些观点也开始“面世”。

  央视《新闻联播》当时播出了许多关于国外楼市的新闻,比如4月3日的《日本年轻人:租房住也幸福》。相关报道中说,“买房结婚”不仅是中国年轻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样也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年轻人。

  但事实的说服力显然更大。

  因为,在严厉的轮番调控背景下,房价非但没有降低,而且还在继续上涨。

  2010年3月,合肥市平均房价已经突破5500元/㎡;个别楼盘,已经开始向万元水平飙进。

  城市,就在这样的痛苦中,继续成长。

  2010年前后,合肥每年平均新增城市人口,已经达到10多万;每天新上牌机动车也已接近200辆。

  从住房需求看,当时有个粗略统计:购房者42%是80后人,34%是70后的人。也即,当时的购房人口中,40岁以下的占了76%。

  这些不仅是刚性需求,而且还是城市的活力来源。

  合肥城市化的进程不仅在加速,而且还充满着青春健康的活力。

  是的,在这一年,地铁1号线开工、新的三座高架已露雏形、高铁站正在建设,我们还承办了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

  城市仍在向前,房地产业在品质上也不断提升。

  安徽置地投资广场项目获鲁班奖、合肥大剧院项目获黄山杯、高达239.95米的安徽的第一高楼安徽国际金融中心(IFC)主体结构完工……

  如果我们将2006年至2015年合肥经济发展速度作个比较:2007年最高,增长18.1%;次高则是2006年和2010年,均为17.5%。

  如果考虑到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2010年的17.5%,非常不简单。

  从中,我们亦能窥见当时的火热程度。

  这个时候,安徽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升合肥定位:区域性特大城市。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五年将至少新增100万城区人口。按照一般标准,一个人进城约需45平方米住房,100万人就需要4500万平方米……

  强大的刚性需求,为合肥楼市未来的火爆,作了一个铺垫。

  另一件大事,呼之欲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