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招牌”!复旦谋求新闻学教育突围:师生上阵 打造评论"高地"
更新时间:2018-11-14 11:54:24  来源:涡阳生活网

从9月到现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多位同学以澎湃特约评论员的身份发表了十篇左右的新闻评论作品。

张涛甫表示,“我们让学生写评论不是把他们关在课堂的温室中培养,而是直接把他们拉到实战的现场,以专业的评论员标准来要求他们。”

学院:“打造复旦评论高地”

澎湃新闻注意到,为了适应媒介变化对复合型新闻人才的需求,复旦新闻学院采用“2+2”的培养方式,即学生前两年可在经济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任选一个方向进行学习,第三、四年,则开始新闻专业的正式学习。

针对如何打造评论品牌,复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用自己的业界经历反哺这座“沪上新闻馆”。

米博华曾任《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和报社副总编辑。他曾起草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近百篇,发表了400多万字的各种言论作品,他的新闻生涯,可以“社论人生”四字来概括。

米博华非常重视复旦新闻评论的课程建设,决心在评论界打出复旦的“招牌”。

复旦新闻学院结合时代特点和业界需求对新闻评论课程进行了改革,有意在新闻评论领域打造复旦品牌,立志为中国新闻界培养一批卓越的新闻评论员。

评论在舆论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对评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很难想象一个价值观不怎么样、思想能力很弱的人能对社会产生有效、积极的影响。”张涛甫告诉记者,复旦新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价值和思想水位。

免责声明:涡阳生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相关报道:
  百度推广
本网内容均系转告和网民撰写,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信息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10-2015 涡阳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