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抱怨声里满是爱
更新时间:2018-12-10 10:15:21  来源:涡阳生活网

□王景彩

本文作者(右三)于村民一起讨论种植计划

本文作者(右三)于村民一起讨论种植计划

天凉了,要添衣服。

下班前,给妻打个电话,告诉她一声今晚回家。谁知,电话那边随即传来 “欢迎王大书记回家!”随后一阵咯咯笑声。这笑声有点刺耳,似为调侃但又蕴含丝丝抱怨。我知道,妻刚下班还在回家路上。她是一名教师,在一个偏僻农村教书。知道我要回家,妻忙给家中的女儿打电话,要她到超市多买点菜,晚上在家一起吃饭。女儿的回答很干脆:“哼,就知道!”寥寥四个字,字字带着不满与抱怨。我知道,平时不在家的时候,娘俩的晚饭很简单,喝点稀饭就打发了,很少动锅炒菜。

女儿也是一名乡村教师。从她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从入校学习到走上讲台,二十多年几乎都没有离开过爸妈。到了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或骑着单车穿行于市郊林荫小道,或结伴步行徜徉于闹区人海潮流。晚上,娘俩一起灯下备课,谈教学、谈体会、谈经验,偶尔还能听到几声争吵。但,自去年我离家参与驻村工作扶贫以后,这些都便成了奢望。记得一天晚上,工作不太忙,想找女儿聊聊天。“王楠,在干嘛呢?”谁知,电话那边只传来一个“哼”字就挂掉了,后来一连几天都不再理我。她悄悄告诉妈妈,说爸爸变了,连说话用词都变了,语调也变得生疏了,听起来咋感觉有种别扭,有种陌生感。顿时,我一片茫然!后仔细想想才明白,以前在家时我很少直呼女儿大名,要么乳名要么昵称。唉!还是女儿心细,爸爸的关心有点脱节了。

驻村工作一年多了,特别是去年,几乎都是在村里度过的,没有节假日。要么走村入户了解全村贫困人员基本信息,制定帮扶措施,编制脱贫计划;要么参加各种扶贫业务培训会,掌握扶贫政策,谋划村主导产业发展。互查、迎检、评议、识别等等,各项工作应接不暇。回家的机会不多,给女儿交流的时间更少,难免出现生疏感。但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李寨村的老百姓和我熟悉了、亲近了。

记得前不久一个早晨,我正在晨跑时突然被一位老人拦住了,他大声说道:“王书记,听说你要调走,俺都不信!说好了,您带大家发展经济呢,还没有开始,咋会走呢?今天看到你没有走,俺放心了!”这是何庄自然村村民何怀景,我认识。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在田地里第一次遇到他,我们谈了很久,他很健谈,虽是近七十岁的老人啦,但他头脑清晰,眼光开阔,干劲十足。他多次带着我们工作队去田间看道路走向看土壤结构,对发展产业经济很感兴趣。他信任我,认为我是上面派来的大干部,老家又是药材之乡亳州的,一定能带领大家搞好经济。听到这,我很高兴、很满足,但高兴之余更加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再想想亳州的小家,想到妻女,我又感到愧疚!总觉得亏欠她娘俩太多、太多。

到家了,热腾腾的饭菜做好了。女儿不是端碗就是拿筷,忙得不亦乐乎,满脸的笑容,似乎又回到了从前。收拾过后,妻无意间又说到了女儿老提妈妈偏心的事。

瞧!女儿那边又开腔了:“谁又在说我坏话了!”

“再说我坏话,哼!以后我就不给你们做饭了!”又是女儿,她感觉妈妈老是偏心,疼老爸不疼她了。

我知道,女儿的话,是故意的,只不过说说而已。这不,晚饭后,女儿又急忙到附近商场给我买了一身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很合身合脚,她知道爸爸喜欢运动。唉!女儿毕竟是女儿。我深知,女儿的抱怨,是暂时的,也充满了爱!

(作者系涡阳县楚店镇李寨村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队队长)

免责声明:涡阳生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相关报道:
  百度推广
本网内容均系转告和网民撰写,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信息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10-2015 涡阳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