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用心用情服务人民
更新时间:2019-04-18 08:30:00  来源:涡阳生活网

在谯城区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古稀老人,他弓着腰,脚踏一辆写有“光荣院学雷锋”字样的三轮车,无偿为城市铺路、清理下水道…… 他就是“中国好人”、亳州道德模范张西军。

张西军1940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58年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1960年入党,1963年退伍,后在原市电影公司当一名放映员,2000年退休。多年来,张西军拾金不昧、舍己为人、无偿铺路、助人为乐……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亳州市十佳文明市民”“感动亳州道德模范人物”“安徽省十佳好心人”等光荣称号。

“亳州是革命老区,刘少奇、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写下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辉煌篇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时时激励着我,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伍军人,就要传承革命老区精神,向雷锋同志那样,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张西军说。

“再珍贵的东西,拾了也要还给人家!”

2001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张西军晨练时路过市区南门口,发现地上有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面像是装着书籍。他弯腰拾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让他吃惊不小,一本集邮册上贴着不同时期的各种邮票。一个钱包里不仅装着人民币,还有各种外币;更重要的是,里面还有借条、存折等。

拾到这些贵重的东西后,张西军立即四处寻找失主,根据凭证上的信息多方打听,后在媒体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主——谯城区柳湖社区青龙街的李先生。李先生要用厚礼酬谢张西军,说他丢那些东西价值5万多元呢,酬谢一下是应该的,被张西军婉言谢绝了。

“再珍贵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拾到了就要还给人家。”张西军说。

“看到别人遇险,我不能不救。”

2003年正月初七的早晨,天寒地冻,北风呼啸,路上行人稀少。同往常一样,张西军蹬着三轮车拉着砖渣去垫路。走到市区幸福桥头时,桥下河里的响声使他停下了脚步,仔细一看,河水里有一个人正一上一下地“扑腾”。张西军慌忙从三轮车上下来,不顾年迈的身体,穿着棉衣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几经周折,终于把落水者救上岸。被救者是一名年轻的孕妇。

将落水者救起后,张西军浑身上下都结了冰。看到那名孕妇没事,他悄然离开了现场。因为受冻,张西军回家后大病了一场。他的老友看到后,心疼地说:“你这把年纪,这么冷的天硬往水里跳,冻成这个模样,就不为自己想想,万一有个好歹……”张西军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看到别人遇险,我不能不救。”

“无偿铺路,活到老就要做到老!”

张西军经常骑着破旧的三轮车,拉着石子、土块、砖渣、炉渣、柏油渣等,带上铁锨,走大街串小巷,看到哪里的路面上有坑洼,就随即把它铺平。寒来暑往已十多个年头,市区大大小小的街道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以前,谯城区夏侯巷街道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坑洼里就积满泥水,街道旁边有所小学,学校里的师生上下学很不方便。张西军发现这一情况后,便从老远的地方拉来柏油渣垫在路面上,花了几天才将路面修补好。周围的群众和学校的师生很感动。

张西军年纪大了,光荣院担心他在外面奔波不安全,老友经常劝他歇着。张西军却笑着说:“我的身子骨硬着呢!为咱家乡的人铺路,我活到老就要做到老。”

“帮助别人,我心里也快乐!”

张西军在部队当过工程兵,对于电工活很在行,再加上平时爱琢磨,学会了不少手艺。用邻居的话说:“老张啥都会摆弄,是个热心的百事通。”邻居谁家的电灯不亮了要找张西军,自行车坏了要找张西军,下水道堵塞了要找张西军,房屋漏了也要找张西军……

作为一名光荣院的老人,张西军并不富裕,但听说谁家生活有困难,他总会慷慨解囊。邻居家有个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他一次就送去了300元,残疾人、五保户也都是他帮助的对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困难找老张”这句话竟成了街坊邻居的口头禅。

“帮助别人,别人高兴我心里也快乐。”张西军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李超  邓妮 汝平)

免责声明:涡阳生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相关报道:
  百度推广
本网内容均系转告和网民撰写,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信息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10-2015 涡阳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