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者姿态在教育路上不倦求索
更新时间:2019-04-28 10:05:59  来源:涡阳生活网

亳州晚报-亳州新闻网讯 行者无疆。王东颍说,她愿意永远以一个行者的姿态,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不倦求索。

2001年,王东颍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站在了亳州一中的讲台上。这一站,就是18年。18年来,她在语文教学和教研的道路上跋涉着,追寻着,成长着。

见到王东颍之前,人们会认为,作为集“亳州市药都名师”“亳州市首届优秀人才”“安徽省特级教师”等荣誉于一身的她,应该是严肃干练或者叱咤风云的吧,实际则不然。

日前,记者跟随王东颍走进课堂,见到了她的另一面:充满诗意与激情。这节课学习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王东颍凭借其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引领着全班学生,跟随主人公在茫茫大海上与一波又一波的鲨鱼搏斗。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的强行灌输,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慢慢抵达文本的深处,在字里行间细细品读、用心感受、独立思考。

课间,有学生过来咨询文学社近期活动安排的事。原来,王东颍还有一个“第二课堂”——“濯濯文学社”。说起文学社,王东颍的眼里充满骄傲。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学校的支持下,她组建了“濯濯文学社”。作为辅导员的她,以校本课程为抓手,开设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所熟知的作家”“走近民国先生”“整本书阅读”等系列课程。

为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王东颍还鼓励学生在社团内开设讲座、排演话剧、主持活动、采写新闻、编辑报纸等等。同时,借助文学社每月一期的《濯濯报》刊发学生形式多样的原创作品,并对其做进一步修改,推荐发表。近年来,濯濯文学社的成员在各级作文大赛中频频获奖,作品还先后在《创新作文》《作文通讯》《全国优秀作文选》等期刊亮相。

课堂上精彩智慧,课堂下创新鼓励,教学达到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秘诀除了18年来对语文教育不变的热爱之外,恐怕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研究了。“初登讲台时,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一篇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教?教这些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没顾上思考。后来在一次教研会上,看到一位老师拿着一本语文教学期刊,这才意识到教师不能只埋头教教材,还要抬头看路。”之后王东颍一股脑儿订阅了大量语文类期刊潜心阅读。

认识到教研与思考的意义后,王东颍试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思考诉诸文字,在论文写作中深化自己的认识。2002年,她的第一篇论文在《学语文》发表。18年来,她陆续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国家级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两项。教学与教研成了她的一双翅膀,助她在语文教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古语中“行者”常被称作“知其道而行其志”之人。王东颍说,她这名行者的愿望就是立足课堂,扎根语文,穷尽思索,极致于实践,为梦想不断前行。(刘景侠)

免责声明:涡阳生活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相关报道:
  百度推广
本网内容均系转告和网民撰写,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信息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10-2015 涡阳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